安全知识网 导航

骨伤为什么不建议中医治疗

24-06-15来源:本站编辑

11月1日,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了《关于表彰第四届四川省十大名中医决定》及十大名中医名单,八一骨科医院马云名列其中!

省级十大名中医,八一骨科医院院长、党委副书记,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!山高人为峰,每一个身份的背后,都是厚实积淀与匠心精深的体现。从一名“毛头小子学徒”,马云一路行来,是如何坚持初心、守正创新、传承发展的?近日,封面新闻记者多方采访,探寻一代名医大家的守正之路,从业之心,研学之精。

学徒不觉黄莲苦 初识妙术奠初心

成都锦江之滨,万福桥头最美当属秋冬,银杏叶满树金黄,秋风吹拂,窸窸窣窣的飘落;除了视觉的盛宴之外,扑鼻而来的中药香更是这条街最大的特色,寻味觅踪,一家医院跃入眼帘,它没有恢弘气魄的招牌,但恰与这百年府河相得益彰,更多了一分历史的沉淀,这就是八一骨科医院,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,就是老成都人口口相传的中医骨科名院。

1986年10月,八一骨科医院初建,在何天佐等老一批中医名家的精湛医术之下,医院的好口碑迅速在老百姓中流传开来,骨折、腰腿痛等各类骨伤骨病患者纷沓而至。那时候,在何天佐的身边总是跟着一位“毛头小子学徒”,何老为患者辨证后,手一伸,他就能在一大堆相同的白瓷罐中挑选出正确的药罐子递给何老。他就是马云,从小跟着何天佐,受他言传身教,闻着中药香长大的中医骨伤传承人。

马云出生在中医世家,祖辈皆以医术著称,成长在成都老胡同的他,在舅舅的耳濡目染之下,早早就与中医药结下了不解的缘分。与多数人的童年不一样,马云从小就当起了何天佐身边的“小药童”,三七、红花、赤芍......在旁人看来晦涩难懂的中药材,孩童时期的他已是熟知。

马云告诉记者,他的中医启蒙人当属自己的舅舅何天佐。“小时候坐在诊所的墙角,看着一个个被搀扶着进入诊所的病人,经过舅舅简单操作后,不一会儿就高兴的离开。那时就特别好奇,这看似简单的手法、中草药……为什么就能治病?”

12岁时,他开始学习碾磨中药。那时候的研磨器是一个用石磨做的凹槽,在凹槽上横架两根木棍子,中药材放进凹槽里,人架在木棍上,脚踩在转轴上依靠身体重量碾磨中药。时间久了,脚上都被磨出了血茧。“每次受伤,舅舅就抓了几种药调配在一起,敷在我的伤患处,没多久就好了。”马云说,如果说第一次惊叹中医药的疗效是懵懂时蹲坐诊所看其他病人,那么第二次就是12岁时候的自己。

物诱委屈浮躁处 谆谆教诲铸医心

上世纪80年代,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,成都的街道小巷以其独特的优势,市民纷纷开始转型做起了小生意。大家南下进货摆摊售卖赚取相当可观的差价,这座城市的商业氛围正在兴起。

那时候的马云20出头,正是意气风发、年少气盛的时期。与他一同在成都老街长大的玩伴在时代的风潮下做起了生意,赚得盆满钵满。反观马云,仍是老师的“小助手”,药房的“大杂工”,整日都在碾药磨药,像与世隔绝,与儿时玩伴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“当时也有人劝我别学医了,一起做生意,去挣大钱。”马云说,那时候的他真想过放弃,外面的世界精彩又富有活力,而学医的过程是无比的漫长与枯燥,似乎看不到尽头。但最终他战胜了外界的诱惑,坚持了下来,“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对中医药的喜欢,‘钱’人人都能赚,但中医药手艺人不是人人都能做的。”

第二次有过放弃的念头源于突如其来的一记耳光。1986年10月,自八一骨科医院成立,就从小诊所正式开启了医院化运营。由于前期累积的好口碑,医院患者源源不断,有时候要排队很久才能看到病,当时的马云也从一名小助手变成了一名坐诊医生。

马云回忆到,他曾经遇到了一位病人,所患之病较为普通,站在医生的角度,他把病情及治疗方式都已经详尽地告知了患者,但患者心存落差,认为“自己排了大半天队,结果看病只有几分钟”,这是医生在敷衍他。两人大吵了一架后,患者找到医院院长投诉了马云。

“当时院长都没有问我缘由,抬手就给了我一巴掌,患者和同事都在,觉得很没有面子。”当时的马云年少气盛,因为这一记耳光,第二次萌生了放弃的念头。事后,院长谆谆教诲,“你是医生,他是患者,医生要为患者做好服务,也就是所谓的医者仁心……”这句话也让马云印刻在了心里,对自己“医生”的角色与职责更为清晰,从此也对传统中医骨科救治更为坚定。

守正创新名医路 感恩授业育“三心”

2000年左右,马云从医已近20年,这时候的他没有了初入行时的年少轻狂与心浮气躁,经过时间的沉淀,在老百姓口中已小有名气。“印象很深刻,当时最多一天接诊了156位患者。”

马云描述那段时间的状态就是从早到晚患者不断,没有时间吃饭,经常是白天忍着饥饿,晚上再回家吃饭。那时候还养成了一个习惯,只要坐诊,白天喝了水,半天都不用去卫生间,这个习惯到现在依然是如此。

2007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《2007-全军中医药技术大比武》活动,马云代表医院前去参加,这时候的马云担任科主任已经有十余年。在此次活动中,他认识了首届百名“全国名中医”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中医正骨疗法”传承人孙树椿,机缘巧合之下,马云拜师于孙树椿,将中医正骨融会贯通。

从1984年起,马云从医近39年,期间他亲自诊治官兵10万余人次,主持完成《基层部队常见训练伤防治教材》编写;他全面继承传统医技,总结创新出瞬间复位法、药物联合夹缚外固定术、十指推拿术、夹脊振抖法等新医技,诊疗40万余人,做到了无医疗投诉,无医疗纠纷,无医疗缺陷和事故;他收集整理四川何氏骨科流派文史资料8千多万字、代表性著作7部、流派文献60余份,深入挖掘并成功申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—何天佐传统中医药正骨疗法;他指导建立首批国家级中医传承工作室,在厦门、益阳、海口等建立传承工作站,带教骨科技术骨干,1000余名传承人分布军地及全国27省53市(地区),等等。

从2015年至今,马云担任八一骨科医院院长、党委副书记,在管理医院的同时依然坚持每周3个半天的坐诊,坚持查房、医疗管理等临床工作,他说,“作为一名医生,不看病心里是慌的。”在他的管理下,目前的八一骨科医院仍坚持全程中医诊疗。

从闻着中药香、好奇于中医药神奇疗效的小小少年,到有过彷徨、但又坚定中医药之路的年少气盛的青年,再到如今成为中医骨科领域的一代名家,他说作为一名医生,最重要的是要会做人,要常怀感恩之心,要有仁心、善心、良心,在青年医生的培养和教导上也是如此标准在要求他们。

后记

八一骨科医院从1986年的3人诊所,发展成今天600余名员工的非遗传承三级甲等传统中医药骨伤专科医院,近40年的发展历史,见证着中医骨伤的发展与传承。

今时今日,府河之畔的银杏树又迎来了最美的季节,万福桥头的中药香味依旧在空气中飘散,医院门前熙熙攘攘的车流与人流,也从未间断。(封面新闻记者 曾亚 张焱)

","force_purephv":"0","gnid":"94cb19196d8e459f8","img_data":[{"flag":2,"img":[]}],"original":0,"pat":"art_src_3,fts0,sts0","powerby":"hbase","pub_time":1671780180000,"pure":"","rawurl":"http://zm.news.so.com/b1e597e09acb89c003a16c07b9f649a3","redirect":0,"rptid":"acd5403fc114bbbc","s":"t","src":"精选热点资讯","tag":[{"clk":"khealth_1:非物质文化遗产","k":"非物质文化遗产","u":""},{"clk":"khealth_1:马云","k":"马云","u":""},{"clk":"khealth_1:中医药","k":"中医药","u":""},{"clk":"khealth_1:中医","k":"中医","u":""}],"title":"中医骨伤马云:几十年持正创新,方得一代名家可能
首页
返回顶部
联系电邮:
安全知识网